查看原文
其他

朝阳注定东升?看见人格背后的隐秘角落

ayede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你们有没有 

 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

 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张东升的这句话贯穿整部剧的变故与杀戮。



这句看似无奈的自我开解,实则却成为了两位主角慢慢走入深渊时不断回响的诅咒。


朱朝阳害怕失去父亲的爱,面对朱晶晶的坠楼,他选择沉默。

张东升害怕失去妻子,所以哪怕杀掉岳父岳母也要挽回这徒有空壳的婚姻。


朝阳、东升,两个寓意光明的名字,却面对生活中的变故毫无掌控感,只得潜入角落来换取平衡。


他们是互为镜像的,在人群中有相似的孤独,同样迷恋数学,喜欢笛卡尔的故事;面对生活都有一副不为人知的面具(假发和日记本)。


这两个在情节中不断互文的角色,除了向观众暗示朝阳最终无法逃脱命定的黑化,也似乎在隐隐地透露着他们共同被压抑的童年与过往



而这份过往,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


 “即便你离家很远,但你走过的路,接触的人,甚至细微到你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都深切地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而我们就试图在两个人的无奈与扭曲当中,去挖掘他们幼时受伤的影子。



朱朝阳

“我渴望没有条件的爱”


朱朝阳是压抑的,他孤僻、回避、鲜有袒露自己,年纪轻轻双眸便布满阴翳。


从他的原生家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涂满暗绿色墙漆的房子里,温暖和无条件的爱是缺失的,与他相伴的,是控制忽视两种极端却又共生的感情



朱春红的母爱是令人窒息的,它既有对朝阳极度的操劳,也有无处不在的控制


记账、不准吃不健康的食物、把一切重心放在学习上,这些管束看似是在培养良好习惯,实则却是在忽视儿子自己的需求,忽略他内心的各种恐惧与孤独


然而母亲的控制并不是她内在强大的外延,恰恰相反,正是内心的怯弱和不安让她下意识地拽紧儿子,生怕他太快成长并脱离了掌控。



对孩子的成长感到担忧,面对孩子焦虑与恐惧却又选择忽视。朱春红很有可能就是原生家庭当中所认为「自恋母亲」


自恋母亲

自恋母亲,她们的一大表现就是事必躬亲、处处控制。她们看上去很伟大,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主,其结果却是,孩子变成了母亲的依附,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者。


由于自恋的母亲在无意识当中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她们便会用近乎占有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像自己的一部分,穿衣打扮吃喝拉撒、兴趣爱好、交友玩耍、作息习惯等处处都要符合母亲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标准,当孩子处处依从、事事遵照,母亲则心满意足并感到安全


可一旦孩子做不到她们便则焦虑不安,挑剔抓狂甚至暴怒,用强烈的情绪来攻击孩子,甚至用躯体的暴力对待孩子。



最让人难忘的是喝牛奶的情节:

在剧中,被烧开的牛奶喻意着母亲滚烫的爱,在这份爱意里,朝阳的感受是被忽视的。


在一轮推脱之后,当朝阳提出自己可以洗杯子时,意愿被违背的朱春红立刻变得歇斯底里,这种孩子跳出自己意愿的失控感让她感到崩溃和不安,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孩子是完全依附于她的。


而有着自恋母亲的孩子,看似处处被母亲关照,实际上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不被母亲接纳的,孩子所作的反应常常是为了满足母亲的需要,为了让母亲高兴。


日积月累,孩子真实的自我习惯于缩进深深的壳中,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切只为让母亲开心,让母亲满意。



除了扭曲的母爱,父母亲关系的破裂也像一朵乌云一样压抑着朱朝阳的内心。


面对这段婚姻关系,朱朝阳一面要对已经有了新家庭的朱永平表现得理解和乖巧,一面又得承受周春红对他父亲的怨恨和仇视。


这样种不健康的互动,便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谓的「家庭三角关系」


家庭三角关系

家庭三角关系Family Triangulation:

当家里面某两个人的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其中一方或双方会把注意力投向第三者,第三者则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前两者的问题中来缓解两人间的压力和紧张。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第三者来缓解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而研究显示,在家庭的三角关系当中,由于夫妻双方关系的不稳定,孩子从原本的被保护的角色,转为去照顾、缓和父母关系。


由于这种亲子间角色的倒转,子女从小就被忽视或压抑自我的情感和需要,从而变得「亲职化」。


亲职化

“亲职化”,也叫“小大人综合征”,是父母和孩子角色的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求而被牺牲。孩子会牺牲自己的感受去照顾,安慰,关注甚至引导父母的理性和感性需求。



由于长期自我情感的牺牲,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于取悦他人、认同他人,同时常常自我否定,有受虐倾向。


因此朱朝阳会用一张张的漂亮的成绩单来换取父母亲的喜悦和关注,而面对同学孤立、朱晶晶故意地欺负,他也只是选择隐忍。


并不是他没有情绪,而是是他深知,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亲并不会关心,他只能根据父母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需求,以满足父母的需要



“亲职化”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这种为了取悦父母而采取的“隐藏”“扮演”行为,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具有毁灭性的。


它在某种形式上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正常童年,这样不断隐忍的孩子心里会住着一只困兽,在某一刻难以自抑时,心里的压抑和创伤便会一同挣脱出牢笼。




张东升

“我把我一切都给你了”


影视当中对于张东升的原生家庭是留白的,但东升和朝阳这两个被家庭寄予厚望的名字,就暗示了他们相同的成长环境下,相似的选择。这份相似的成长也体现在他们如出一辙的压抑当中。


张东升的婚姻是压抑的,放弃一切来到妻子的城市,做了八年“倒插门女婿”,却因为没有孩子、工作不是编制在家中受尽亲戚和妻子的冷眼。


面对这样的生活,张东升总是讨好着应对。


下班买菜回家,想着为妻子做饭熬汤;宴会迟到了被罚酒,他也没反驳直接灌自己。然而,他的低声下气仍然无法保住这表面稳定的生活。



但除了情感的压抑,他对妻子几近没有下限的挽留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他对妻子说,“只要你不离开我,我什么都可以接受。”


他早就已经心知肚明,他们之间的联结只剩下婚姻的躯壳,可他依旧要拼了命地去守护去挽留这份毫无感情的陪伴。


为什么?


除了孤注一掷后的无奈,在心理学家李子勋的理论看来,张东升对徐静的表现是一种「依恋饥渴」


显然,维系张东升和徐静的关系不再是情感,而是张东升心中对妻子的依赖、对与她分离的恐惧。而这份恐惧的来源是孩童时期与父母分离时的焦虑感。



李子勋说:“爱情容易让人的心理返回到早年与母亲的依附关系中。那个时候,离开母亲的婴儿会觉得很恐惧,会害怕得不断哭泣。” 


而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两种心理力量可以让人拥有成熟的爱情能力:

一是幼年与母亲形成的深层依恋,这种依恋帮助我们对关系信赖。

二是五岁前后体验过的与父母分离的紧张和喜悦,这种分离帮助我们信赖自己。


爱情有了这两个心理要素,就不大容易陷入无助感与对他人的依赖。


而产生“依恋饥渴”的人,很有可能是早年在与双亲的关系中未能完成依恋过程,所以日后的爱情很像是无意识地寻求一种亲密补偿。



所以不难猜测,在张东升的原生家庭里,也许也有一个漠视他的焦虑和恐惧的父母,让他一次次地在失去和被抛弃中无所适从。这使得他对于失去陪伴的恐惧固着在了童年的阴影当中。


而对于分离无意识的恐慌,会让他在爱情关系中害怕失去、内心慌乱,因此总是无条件地付出、服从和讨好对方,任由对方支配,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被爱,结果把关系搞得很糟。


更糟糕的是,除了爱情当中的患得患失,有时候自杀和杀人则是属于错误和极端的处理“依恋饥渴”的方式。



到最后,当他夹杂着哭腔的说了一句“我还有机会吗?”换来的依旧是妻子的回绝时。他心里那个害怕失去的小孩,便永远地停滞在了无边无际的黑暗里。



“幸福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在童话版本的结局里,“朝阳”最终没有“东升”,他反扼住命运的喉咙,没有被过往的疼痛彻底拽入深渊,他努力地挣扎,也最终过上了他渴望的平静的生活。


也许和他们一样,我们当下的不少伤痛也夹杂了些许童年的阴影,我们一生都在治愈伤痛,而这漫漫的治愈之路最终能否通向温暖,需要我们在这一路上去选择:


“ 相信童话。”



-END-


编辑 | ayede排版 | SAGE审核 | 水泽木兰图片 | 隐秘的角落  毛三maosan封面 | 百度参考资料:1.心盈事务所|喊你去爬山,还帮你拍照的那种丨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有多大2.WeLens|豆瓣9分,《隐秘的角落》的家庭之爱让人窒息3.星鹤|编剧视角全解读《隐秘的角落》4.简单心理|人心中《隐秘的角落》为何会让爱走向毁灭?5.KnowYourself |在每一份孤独和失落背后,都是一颗曾渴望联结的心6.今天小熊不吃糖|从心理学角度看,朱朝阳的原生家庭,会给他造成哪些性格缺陷?7.人人健康微阅读|“亲化”才是孩子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8.每天一点心理学|什么是”亲化”的孩子9.知乎|家庭三角关系和亲10.简书|自恋母亲真可怕11.武志红|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我知道你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